close
很早就知道這本書,但是簡介說是關於阿富汗的故事,立刻讓我打消看的念頭。
我對阿富汗幾乎一無所知,只知道最近好像常打仗。
平時我很少看有關其他民族的書,因為不了解他們的文化、宗教、政治背景,總覺得不大可能引起共鳴;
但是這本書徹底打破我的迷思。
這是一本包含了國仇,家恨,親情,忠誠,背叛,救贖……的書。
這本書有371頁,我只花了不到4天就看完了,因為又感動又好看。
兩個相差一歲的阿富汗男孩,從出生就在一起,同吃一位乳母的奶汁長大,但他們是主僕的關係。
作者用第一人稱書寫,他就是那位小主人阿米爾(Amir)。
小男僕哈山對小主人阿米爾一直是全心全意,但阿米爾有時會故意取笑或刁難哈山。
每年他們住的地方都會在冬天舉辦一場風箏大賽,誰的風箏可以撐到最後就是得勝者,是件很了不起的事!
阿米爾是個很膽小又有些懦弱的孩子,他總想討父親的愛和關懷,而得到風箏大賽冠軍是當時唯一可以讓父親對他另眼相看的途徑。
哈山是尋找墜落風箏的超級能手,因為只要一個風箏墜地,總有上百個孩子去追去找那個風箏,找到的人被視為英雄。
哈山總是幫阿米爾去找風箏,說:For you, a thousand times over.(為你,千千萬萬遍);
就在阿米爾奪得風箏大賽冠軍那一次比賽,在哈山找到風箏時被三個壞孩子凌辱,阿米爾見到整件事,卻因為懦弱怕事而不敢露面。
沒多久哈山跟著當僕人的父親離開了主角的家,回到自己的部落,二人從此失聯。
蘇俄進軍阿富汗,阿米爾和父親偷渡到巴基斯坦,後來以難民的身分來到美國,定居在舊金山附近。
偌大的產業全沒有了,曾經有錢有勢的父親在加油站工作,周末父子二人在跳蚤市場擺攤,賣收購來的二手商品。
阿米爾和在跳蚤市場結識的阿富汗女孩結婚了,婚姻很美滿幸福,但多年後仍然沒有孩子。
他的父親也在他婚後沒多久因病過世。
有一天阿米爾收到他父親老友從巴基斯坦來的電話,那位長輩一直對阿米爾很好,他因為不久人世,希望能再見阿米爾一面。
阿米爾從北加州飛去了巴基斯坦,那位垂死的長輩給他看了一張照片,是哈山和他兒子的合照。
阿米爾和哈山分別時兩個人只有12,3歲,現在的阿米爾已經35歲了。
長輩告訴阿米爾一個驚人大秘密(這個我還是不要劇透比較好)。
這時的阿富汗已經落入Taliban(塔里班)的手中。
哈山和他的妻子被佔領的士兵槍殺,孩子進了孤兒院,阿米爾決定進入危險的阿富汗尋找哈山之子………
(這段過程省略,頗驚心動魄)
最後他把孩子帶回美國,和妻子收養了他。
這個孩子從來不肯開口說話,也不笑(原因我就不多說了)。
故事的最後是許多阿富汗人在舊金山公園慶祝他們的新年,那個孩子還是不言不笑。
有一位阿富汗人在公園內賣風箏,阿米爾想到和孩子的父親哈山小時候放風箏的事,他問孩子要不要跟他一起放?
最後風箏墜落時,他問孩子:Do you want me to run that kite for you?(你要我幫你把風箏撿回來嗎?)
他覺得那個孩子輕輕的點了一下頭,他對孩子說:For you, a thousand times over.(為你,千千萬萬遍).
他開始跑,做一個追風箏的人……
這是一本有感動到我的書,雖然後面有一些地方有點過於巧合,但是瑕不掩瑜。
僅管種族不同,信仰有異,風俗習慣不一樣,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都一樣,不會改變。
這是作者Khaled Hosseini寫的第一本書。
他在阿富汗出生,15歲時和全家以難民身分去美國,定居在加州聖荷西。
他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,是位內科醫生。
這本書全球大賣1500萬本,也拍成了電影。
他在這本書出版一年半後不再當醫生,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,致力於幫助阿富汗難民的工作。
看了這本書的後記我才知道,阿富汗過去的30年都在戰火之中。
在各國的難民高達800萬,在巴基斯坦難民營的仍有200萬人。
雖然現在陸續有人回國,但是故鄉滿目瘡夷,百廢待舉。
書裡有一句話,我看了好揪心:There are a lot of children in Afghanistan, but little childhood.(在阿富汗有很多孩童,但只有很少的童年)
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在無戰爭,無流亡,沒有失學,可溫飽的日子下長大,真的是非常幸福的~
全站熱搜